2006-12-15

讀後感


我在收拾書架的時候,發現一本以往經常閱讀的作品集-陶傑作品《泰晤士河畔》

《泰晤士河畔》一書在2000年1月出版,將自己在英國十多年的所見所聞,以幽默的文筆表達出來。全書共分為三章,分別是「湖約山盟」、「新的圍城」及「歷史與偏見」。
「湖約山盟」描寫英國當地的文化,如英國人排隊的習慣、英國的「電單車的士」及英國人穿衣的特色等,令我們深入了解英國當地文化;「新的圍城」描寫華人在英國生活的情景;「歷史與偏見」則描寫英國的社會景象。

陶傑以獨到的觀點把在英國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,極具思考與啟發性,值得我們一讀再讀。

寫作風格及作品

陶傑作品常見中西文化的比較,揭示中國文化弱點和缺失。對九七後香港特區政治文化的各種中國化現象,亦常大加批評。風格時而幽默,時而挖苦,擅長以辛辣文字鞭撻中國的醬缸文化,喜歡以「小農社會」一詞描述現代中國人生百態。他一針見血說出事實,可見陶傑言語文字的辛辣。由1998年至2005年出版接近40本作品集,內容多元化,包括時事評論、散文等,其中2003年4月陶傑在香港蘋果日報《黃金冒險號》專欄撰文嚴厲評擊當時的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,要求他下臺,引起頗大迴響,該篇文章多次被引用,成為當時社會責罵董建華文章中的其中一篇經典。

資料來源:http://hk.geocities.com/tao_kit_ocean/

作者生平


陶傑,原名曹捷,1958年8月17日 出生,是香港著名專欄作家及傳媒工作者,有〝香江第一才子〝之稱。

陶傑原籍廣西,父親曹驥雲為香港大公報副總編輯、母親常婷婷為編輯;外祖父常書林為《珠江日報》記者。

年輕時在香港灣仔長大。自幼接觸古典文學。後來在嶺南中學畢業。十七歲赴英國華威大學攻讀英國文學,得碩士銜。又在倫敦大學修讀國際關係文憑。畢業後於英國廣播公司任職八年,並任香港電台駐英記者。回港後,陶傑在香港華僑日報、英文《東快迅》(皆已停刊)及明報擔任副總編輯。 後來在明報撰寫《黃金冒險號》專欄。有一段時期曾經為《東方日報》撰寫社評又在香港電台主持每週節目《講東講西》。現時,陶傑在香港蘋果日報撰寫《黃金冒險號》,《星期天休息》專欄。

資料來源:http://hk.geocities.com/tao_kit_ocean/